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37

据欧祥和交待,流光文化传媒公司虽然打着“文化传媒”的旗号,但其实只是一家批量生产剧本的小公司。

像这样的小公司,在冬邺市不下五十家。它们将有志于在编剧行业发展,却又没有老师带的年轻人、新人以招聘的名义吸纳进来,包吃包住,支付一定的酬劳,让他们如机器一般日复一日写剧本、改剧本。

有朝一日剧本终于被製作为电视剧,署名上绝对不会有他们的名字。

编剧一栏上,写着的会是某个工作室,或是某个知名编剧。

编剧行业在入门时就将人分了“阶级”。

有师父带的,那是第一等,入门就有资源,就能在作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。师父专指已经在业内立足,并拥有海量资源的大编剧。说白了,大编剧们就是用自己的资源去喂学生,这类学生要么有背景,要么资质惊人。

第二类,是挂靠在工作室,有固定的活接,不管作品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,最后都能按集数得到酬劳,并且酬劳不低的人。这一类虽不如第一类风光,但相对自由,且收入能够维持体面的生活。

至于最后一类,就是像巫震这样的人。他们被或优或劣的编剧公司圈养在公司里,每天机械地写作,运气好时能分到红利,运气差时只能领到基本工资。很多时候他们做的是无用功,他们的名字永远不会出现在作品上。

“好惨。”方远航说,“连署名的机会都没有,这么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?”

明恕翻着欧祥和提供的工作记录,发现从去年9月开始,巫震就不再写影视剧本了,转而写政府部门、学校、公司的宣传剧本。

“是这样的。”欧祥和说:“现在虽然都说影视剧本是流水线操作,越来越没有含金量,但只要你入行,你就知道,流水线操作也是需要一定才华的。巫震在我们这儿工作了很多年,他年纪比较大——我们的编剧一般不超过三十岁,刚成年的都有——比其他人都踏实,但他写的东西确实缺乏灵性。他心气还高,想独立创作剧本,这怎么可能呢?”

“因为写不出好的东西,所以巫震的位置一直很尴尬,收入也很低。”欧祥和继续道:“我们倒是也可以养着他,反正不管他写什么,总是在产出。但到了去年,他突然就主动给我说,暂时不想写影视剧本了,想写来钱快的。”

欧祥和解释,“来钱最快的就是政府宣传剧本,几分钟的短视频,只要摸清甲方要求,很快就能搞定,政府打钱也快。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